喬珊官方網站

【镜观】

    弦歌不辍,雅韵流芳

  • 有词的“琴歌”,是古琴曲中最古老的一种曲目。西汉司马迁所著《史记》中,就记载着上古之世,“舜作五弦以歌《南风》”,藉以表达他关心爱护人民的情愫。显然,这种曲目是古琴文化中应该继承发扬的精华之一。
    ——摘自郑珉中《弦歌雅韵·序二》

    琴歌是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。琴歌形式是古琴艺术演奏的另外一种境界,弦与歌相和相融,往往使人更得乐境之形,更入意境之境。传说孔子对诗三百篇皆“弦歌之”。儒家师徒“琴歌不辍”的形象,一直影响到后世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。

    我国传统乐器“琴”,近代称“七弦琴”或古琴,古代则直称为琴。琴的名称最早见于春秋末期的《诗经》。其产生远在《诗经》成书之前,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
     
    在古琴音乐发展过程中,保存下来大批的琴曲和琴歌。琴曲发展了器乐的独奏性能,琴歌则以歌唱为主,用琴来伴奏。两者各有其艺术特色。
     
    我国古诗词中吸收了大量的民歌,如《诗经·国风》里就包括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歌。西汉司马迁曾说:“三五百篇,孔子皆弦歌之,以求合《韶》、《武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之音。”司马迁认为当时人们歌唱这些诗歌时,多用琴、瑟伴奏。《旧唐书·音乐志》提到:“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,及清调、瑟调、蔡邕杂弄,非朝廷郊庙所用,故不载。”这说明古代的一些民歌或其他民间音乐,曾被琴家作为琴歌形式随着琴的音乐而流传下来,长期保存在古琴音乐艺术之中。
     
    琴歌中有一部分是文人的创作。这部分作品,又可分为两类:一类是直接或间接从民间吸取营养,进行加工和提高的。当然,这些琴歌并不局限于民歌原始素材,而是保持与人民的思想、语言、音调、感情的血肉联系。因此,这些琴歌有强大的生命力,为历代所赞赏。
     
    另一类出于某些对歌唱音乐艺术不甚了了的文人之手,他们只知按字求声,或依声填词,没有按照歌唱艺术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创作。这类琴歌很难演唱,有的即使勉强歌唱,也缺乏美感,非但无助于琴歌的发展,反而会起阻碍作用。正像鲁迅先生所说:“歌、诗、词、曲,我以为原是民间物,文人取为己有,越做越难懂,弄得变成僵石,他们就又去取一样,又来慢慢的绞死它。”这类琴歌毫无价值,是不足取的。

    琴歌在曲式结构上,有一段的小曲子,如《渔歌调》、《黄莺吟》;有如《伯牙弔子期》、《阳关三叠》这样三五段以上的中型曲子;也有长达十八段的大曲,如《胡笳十八拍》。音乐语言简练纯朴,形象鲜明生动,很富有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色。
     
    琴歌内容丰富,音乐绚丽多彩。如《竹枝词》深情委婉,情意绵绵的旋律,反映了巴渝地区民歌的色彩。《胡笳十八拍》就鲜明地显示出塞外草原、蒙族民歌那种开阔豪放的地方特色,生动地刻画了蔡琰矛盾不安和沉重痛苦的感情。另外,写正义凛然、坚持抗金的《满江红》。写真挚友情的《伯牙弔子期》,写纯真爱情的《长相思》,写离愁别恨的《凤凰台上忆吹箫》,写游子思乡的《平沙落雁》,写怀念戍边亲人、厌恶穷兵黩武、向往和平生活的《子夜吴歌》,写美好的大自然、借景抒情的《渔歌调》等曲,都是词曲并茂、扣人心弦,真有“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”之感。这些作品在琴歌中堪称佳作。
     
    发掘琴歌,既要根据当时的琴谱和文献记载、历史条件、地理环境来研究这些琴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特色,又要分析其艺术价值,有所取舍。发掘琴歌的定谱工作,并不是单纯的翻译,而是根据古谱提供的线索,依据整理者的传派及其对琴谱的理解进行再创作,也可以说,既是稽古,又是创新。只有通过定谱和演唱,达到艺术上的再现,对古老的琴歌赋予新的生命,才能推陈出新。这是一项严肃、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。
     
    ——摘选自王迪《琴歌》(文化艺术出版社,1983)后记

     

古琴1 古琴2 古琴3 古琴4 古琴5 古琴6 古琴7 古琴8

首页 | 乔珊古琴艺术中心| 琴馆环境 | 琴馆教学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©2012 喬珊官方网站 地址:乔珊古琴艺术中心 E-mail:guqin_sh@163.com

沪ICP备11025731号-1

技术支持:上海飞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