喬珊官方網站

【镜观】

    七弦古韵,薪尽火传——记古琴家乔珊

  • 学 艺 

         因着时代特殊的际遇,与前一辈琴人相比,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这批琴家,在幼年和少年时期与音乐的缘分尚浅,更遑论古琴了。对于乔珊来说也是如此。直至十岁返京,因着天生一把好嗓子,乔珊考入北京少年宫合唱团。所以,她和音乐的缘分竟是从“唱”开始的。从景山学校到中央音乐附中,乔珊开始跟随王范地先生学习琵琶。这是乔珊第一次开启了视野,对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 
         王范地是著名琵琶艺术家,古曲弹得特别好,又钟情民族音乐。受他的影响和引荐,乔珊第一次知道并接触到古琴。那个年代的古琴属于“冷门专业”,除了音乐学院,其他地方几乎接触不到。所以这一代的琴家多数都是音乐学院出身的专业科班生,接受着正统的学院式教育。乔珊是中国音乐学院当届古琴专业唯一的学生,学校特意聘请了中央艺术研究院的王迪老师亲自教授。由于王迪老师是古琴大师管平湖的嫡传弟子,乔珊所学习的琴曲都是管派打谱的传统曲目,比如《平沙落雁》、《流水》、《广陵散》等。在王迪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乔珊深得管派古琴艺术的精髓,其演奏风格既雄健潇洒,又不失婉转含蓄。在那个年代,肯学古琴的学生比老师还来得稀少,所以王迪老师教得耐心,一个曲子有时要教一学期,乔珊也学得认真。不到四年的时间里,已经略有小成。并于1988年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“乔珊古琴独奏音乐会”。大学毕业后,为了提高琵琶和古琴演奏艺术,乔珊又师从于琵琶大师林石城,也曾受教于古琴大师李祥霆,学习琴曲《渔樵问答》和《潇湘水云》,获益良多。 

      古 琴

        1988年,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“乔珊古琴独奏音乐会”。这似乎是当代古琴史上,第一次以个人独奏形式呈现的古琴音乐会,也是第一次以古琴和中央乐团合作演出的新突破,得到了当时音乐界众多名家的关注。在这次音乐会上,乔珊不仅演奏了传统的古琴琴曲《流水》、《广陵散》等,琵琶曲《霸王卸甲》《汉宫秋月》等,还演出了由作曲家关廼忠编曲的交响诗作品《离骚》,它在当时乃至今后若干年里,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。这部作品在《离骚》主题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新创作,这无疑是来自作曲家的巧思;而在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和声的弹奏和各种转调的技法,则是演奏家的一次认真的新探索。对于时年26岁的乔珊来说,这是她作为演奏家艺术生涯的开始,也是她后来被认为对古琴艺术做出贡献的新创作的开始。 
        1988-1990年间,乔珊为飞利浦唱片公司录制首张古琴与交响乐队合作的CD《离骚》和《普庵咒》,也为雨果唱片公司录制了《空山忆故人》,并应香港市政局邀请,与香港中乐团合作演出“琴韵”音乐会,赢得了广泛的回响。1990年,乔珊移居香港,并在香港演艺学院开始教授古琴。同年至1993年期间,她频繁往来内地、香港、台湾三地,在台北举办“乔珊古琴独奏音乐会”,并与高雄国乐团合作赴东欧、捷克、俄罗斯等地演出,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和古琴艺术。与不同的艺术形式合作,在不同的音乐风格里游走,使她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理解愈加深刻。音乐的世界没有边界,自古而今,从中到西,都是汲取的养分。 
        1994年,乔珊移居加拿大。出于传播中国音乐的责任,在这十年里,她先后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管弦乐团、哥伦比亚室内乐团、哥伦比亚中乐团等合作演出,并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教授古琴,开办“加拿大九嶷琴社”,继续古琴教学。由于文化差异,在当时的加拿大,民族音乐受关注程度有限,乔珊和笛箫艺术家郑济民先生合作尝试以“诗词书画传音韵”为主题(即古琴、琴歌、诗词、绘画、朗诵相结合的表现方式),推广民族音乐。曾有当地华人说,“以前常见的民乐只有二胡,这种雅集确属罕见。”随着这种方式的传播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热爱古琴。对艺术家来说,教学是出于传承的使命,演出是精进技术的必要,而对艺术的思索则是伴随终身的事情。“如果能有一部以古琴为主角的、而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作品就好了,”乔珊想:“可惜琴家多数不懂作曲,无法跳出自己的演奏习惯;而作曲家又多数不了解古琴的特性,所以很难有突破。至于流行乐人将古琴音乐加入歌曲里,仍是以音响效果为表现重点,尚不属于好的旋律”。 
         2003年,新加坡华乐团委约关廼忠先生创作新作品。这部新作由四个乐章构成,分别运用四首古琴名曲为素材,与四首耳熟能详的古典诗词有机融合,表现了帝王将相与文人的内心世界,故名《琴咏春秋》。在音乐表达上,作品也让“琴”、“琴歌”和民族乐队都有适合各自擅长的发挥。这也是古琴、琴歌和乐团合作的新探索,并于2003年和新加坡华乐团合作首演。对于古琴新创作,琴界有各种不同的见解。古琴大师龚一则提倡古琴要有创新,并在他任职上海民族乐团其间,多次和乐团合作。乔珊对此表示赞同,她认为,“每个时代有自己独特的创作,音乐作品也包含着时代的烙印,而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本身就是被西方所影响的,这是一个中西交融的时代。民族乐队也好,西洋乐团也好,古琴与其相融合产生的音乐作品,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录。” 
         2004年,美国FIM唱片公司推出了乔珊的古琴与琴歌专辑《古琴新韵》。专辑中除了收录了著名琴曲《广陵散》、《流水》、《梅花三弄》和琴歌《胡笳十八拍》、《关山月》、《钗头凤》外,更收录了关廼忠的新作古琴与钢琴的双协奏曲《太极》,此曲表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,扩展了古琴的表现力。此专辑无论演奏、演唱和录音技术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,并获美国“天际”唱片大奖。 

      琴 歌

        恩师王迪曾就任中国音乐研究所,从事琴歌的发掘和整理工作多年,在她的影响下,乔珊也努力钻研琴歌的演唱艺术,总结琴与歌相和相融的经验,将古琴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和琴歌吟唱融为一体。 乔珊的琴歌有三个特点,一是传统琴歌。以王迪老师整理的《琴歌雅韵》为母本,忠实按照传统琴歌的方式演唱,这部分代表作如《阳关三叠》、《关山月》等;二是新创作的琴歌,如王迪老师创作的琴歌《钗头凤》,成为乔珊多次海内外演出的必选曲目,此中含有对恩师的无限缅怀之意,和尊敬思念之情;还有作曲家关廼忠全新创作的琴歌《咏梅》;三是个人琴歌创新,比如与作曲家共同创作琴歌新作品,多次尝试与大型乐队合作演出;又比如重新改编琴歌《胡笳十八拍》。 
       在《古琴新韵》这张唱片中,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历历可见:在琴歌《胡笳十八拍》中,不仅使用了琴与低音笛的组合方式,还对乐曲进行了重新改编。过去来说,琴箫合奏多是以齐奏(注: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奏者,用不同的乐器,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)形式呈现的,而经作曲家关廼忠先生改编后的《胡笳十八拍》则是以重奏(注: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)的形式,呈现出一些自由的散板,在过去的琴歌中很少有这样的尝试。在《关山月》和《钗头凤》中,都引入了乐队伴奏,以四件中乐(古琴、古筝、琵琶、笛子)、四件西乐(钢琴、大提琴、长笛、打击乐)作为伴奏。主打曲目《太极》则是古琴和钢琴的小协奏曲,作品以现代派音乐的手法进行创作,创作思路本身就包含着中西文化矛盾融合的意味。“大道出,生太极,阴阳分,天地立”。钢琴和乐队进行着各种矛盾的交织、冲突,而古琴依然处变不惊,自守其道,直至琴声相和,阴阳相守,各得其位。清雅的古琴与雄浑的钢琴共吟唱。 

      传 琴

        随着2003年,古琴被列为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和2008年奥运会上开幕式上,大圣遗音震撼全场。古琴艺术迎来了近些年最好的发展机遇。近年来,乔珊的古琴和琴歌蜚声海内外:2005-2007年,先后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、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、意大利罗马辛纳波利纪念音乐厅、香港及北欧多国和俄罗斯等交流演出……足迹遍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并和中国中央乐团、香港中乐团,新加坡华乐团、台湾高雄国乐团、澳门中乐团、天津民族乐团等合作演出多场独奏合奏音乐会。     
       2011年,乔珊担任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副主席、国际古琴学会会长,着力于推广国际性的古琴交流活动。同年,在上海正式创办“镜观-乔珊古琴馆”,传承和推广管派古琴艺术。在她的心中,还有三个愿望,一是鉴于这些年在古琴教学和推广中发现的问题,总结和整理琴学遗产,并耗费数年之功,拟出版《管平湖古琴曲集》;二是培养一些真正对古琴有热情、有志于传承古琴艺术的弟子,按照传统的古琴教学法,完整传授经由管平湖先生打谱的“管派”古琴经典曲目,并使其符合现代舞台演奏的标准,真正具有艺术性和传承价值。三是在国家越来越重视“文化软实力”的今天,积极探索古琴和其他艺术形式或文化形态相融合的尝试,使古琴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生活里找到真正适合的土壤,种下一颗种子,让它自生自在。 

    (本文系由乔珊老师口述,冯漪笔录整理。转载请注明出处。) 

古琴1 古琴2 古琴3 古琴4 古琴5 古琴6 古琴7 古琴8

首页 | 乔珊古琴艺术中心| 琴馆环境 | 琴馆教学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©2012 喬珊官方网站 地址:乔珊古琴艺术中心 E-mail:guqin_sh@163.com

沪ICP备11025731号-1

技术支持:上海飞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