喬珊官方網站

【镜观】

    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 | 写在《传世清音:名家古琴音乐会》后
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 

    一床古琴。或杉或桐。原本,它是作为千万棵树木中的一株循着自性而随处自在,或是作为某一处老宅的房梁守着自己的职守。当它偶然被发现、被刀斫斧劈,在艺匠的手下诞生了新的身份。琴,只有被弹奏的时候,它的生命才重现华彩。在时间的音色里,没有尽头……


    自古逢秋悲寂寥。


    一场秋末上演的音乐会。开始,就是一个“悲秋”的故事。“悲秋”的人是屈原的后学、楚国的辞赋家宋玉。“悲哉秋之为气也!萧瑟兮,草木摇落而变哀。”他给士大夫们开了个头,使得后世的文人将“悲秋”作为一种惯常的情怀:或是逝者如斯的生命感怀,或是秋蝉凋零的怅惘之思,或是岀仕不遇的穷途抱恨“岁忽忽而遒尽兮,恐余寿之弗将。悼余生之不时兮,逢此世而狂攘。”


    悲是一种高级的情感。低级与粗糙之物绝涉此地。羁旅的失意,漂泊的感怀,相思与怀远,有冲突、有矛盾、有生灭,才有了生命之灵动,情感之深邃,崇高与神圣之运思。“人与天凋,然后天地之美生”,只有在中国的古典诗词、音乐、歌赋里,这种生命意象,才得以“通天地、诉古今”。


    而“悲秋”不是终点。直面生之无奈,而将绵绵情愫诉于笔下、发于指端,留下千古文章,和一段绵绵不绝的乐音。


    今晚,古琴的故事是从“悲秋”开始,第一个故事来自宋玉。



    高欲生《宋玉悲秋》


    古琴是古代文人的爱物。而中国古代文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:隐逸。隐逸的方式多种多样,有道隐、朝隐、林泉之隐、中隐、酒隐……而古昔韬名抱道之士,多托以足迹渔樵以自适。


    在江寒月白之秋日,夜傍西岩,漱石流泉,酌酒高歌,至天明,云迹散去。


    第二个故事,则是一名隐逸的达者。他荡舟烟霞,乘波而来,兴尽而去……

    杨青《欸乃》


    第三个故事,大雁的故事。


    大雁乃忠贞之鸟。江涵秋影,三五成群,旅雁南归。风波荡漾,雁披流霞,一只飞上云端,在空际回旋,似在招呼朋伴;三两扰扰攘攘,共立平沙。忽喇喇,一声哀鸣划剌江皋,余下怆然哀号,声声也嗷嗷。物伤其类,秋鸣也悲;人同此情,悯其劬劳。


    这曲《平沙落雁》乃是出自《蕉庵琴谱》,“借大雁之远志,写逸士之心胸”。而此曲的演奏者陈逸墨先生雅好书画,喜山水游,著书编纂,亲古今诸贤,正合此曲的精神意


    士为知己者存。不变的,是“贫则独善,达则兼济”的士子情怀。


    陈逸墨《平沙落雁》


    第四个故事,是一次酒宴。


    惟有长夜与酒,可与之谈论落日。


    是日。破荆州、下江陵,顺流而东,

    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,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:


    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

    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。


    夫天地者,光阴之逆旅;光阴者,百代之过客。

    而浮生若梦,悲欢几何?

    来日苦短,去日苦长,

    浮生梦里能逢着几朝欢歌?


    “曹公对酒恨消磨,意与青衿共枕戈。

    一江毕竟东流去,无人再唱大风歌。”


    乔珊《短歌行》(琴歌)


    第五个故事,是一段趣谈。


    一渔,一樵。对明月清风,唱和清淡。


    渔渔渔。靠舟崖。整顿丝钩。住青山。又傍溪头。驾一叶扁舟往江湖行乐。笑傲也王候。


    樵樵樵。手执吴刚爷。腰束白茅绦。在白云松下。最喜白云松下。相对渔翁话。真个名利也无牵挂。


    渔问樵曰,子何求。

    樵答渔曰,数椽茅屋,绿树青山,时出时还。

    生涯不在西方,斧斤丁丁,云中之峦。


    千载得失是非,尽付渔樵一话。

    在山水之间留一段相契,留一场回声。

    王鹏《渔樵问答》


    第六个故事,是一段相遇。


    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,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。恰巧桓伊大将在岸上过。王徽之早就钦慕他的笛艺,但与他未曾相识。王徽之遂使人转告桓伊说:“闻君善吹笛,可否为我奏一曲?”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,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,慷慨应允,下车上船。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,高妙绝伦。吹奏完毕,桓伊作揖上车走了。


    桓伊敦和风雅,王徽之狂狷博闻,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,却已在音乐中神交,相互领会与欣赏。后世人把笛曲《梅花三弄》改为琴曲。


    郑济民《梅花三弄》(笛曲)


    第七个故事,是一声叹息。


    琴声为媒,笛声为介。黛玉葬花款款而至,“质本洁来还洁去,强于污淖陷渠沟”。灵魂高洁细腻的人儿,多半易受这世间的苦。因这“花无百日,人无千好”,更因“世上好物并不长存”。最清醒的人,最是痛楚。


    而后半段,当笛声转为主调,琴声为掩,心里顿时一揪。仿佛看到那葬花的人儿已然走远,笛声似在诉说着他们“来过”的故事。继而琴声再起,葬花人与述事人渐行渐远,留了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。


    突然想到那天,王立平老师说,“写红楼梦组曲时整整四年没过过一天好日子,吃饭睡觉都是它。旋律线是音乐的生命。在整个组曲里,不管是用二胡、古琴的组合,还是那几声闷鼓声。其实都是一声叹息。整个红楼梦就是一、声、叹、息。”


    音乐里的一唱三叹,让人“一朝入梦,终身难醒”


    乔珊、郑济民《葬花吟》


    第八个故事,是一段传奇。


    伯牙遇到子期的时候,正在江边鼓琴。蜿蜒的山路上,循着琴声而来的是樵夫钟子期。“好啊,好久没有听到这样好的琴声了……”他的脚像生了根一样,呆坐江畔不能动弹。良久,只是一人弹,一人听。


    一曲奏罢,泛音再起。子期感叹道:“巍巍乎若高山,荡荡乎若流水。”伯牙抚琴的手指微微一滞。


    子期死后。伯牙不复鼓琴。

    无他,知音已去。


    忆昔去年春, 江边曾会君。 

    今日重来访,不见知音人。

    李祥霆《流水》


    第九个故事,是一段不屈的精神。


    战国聂政的父亲,为韩王铸剑,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,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,入山学琴十年,身成绝技,名扬韩国。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,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,自己毁容而死。


    而弹奏《广陵散》最有名的则是嵇康。魏晋时的名士俱是一时风流人物,出可仕,退可隐。读书、弹琴、清淡、漫游。因钟会向司马懿进谗,嵇康被斩于东市。临刑前从容不迫,索琴弹之,世上少了一个嵇康,音乐史上多了一段传奇。


    后来,《广陵散》和它的故事至今流传,代表魏晋风度的孤标傲世、旷逸高洁,安在否?

    合奏《广陵散》


    故事里,

    有情愁,有知音,有苍山,有流水,

    有飞雁,有秋蝉,有刚毅,有豪情。


    一场音乐会,到底听什么?


    好的声音。

    古琴的声音却算不得好听,它甚至有些沉闷,毫不悦人。


    好的旋律。

    古琴的原谱上不标明任何节奏,高低起伏都是后来的再创作。


    好的音乐。

    什么是好的音乐?

    入耳。入心。

    主持:陈世海

    合影

    曲目单

    演出开始前,李祥霆老师在休息室调音。这张古琴随着李老师走过大江南北。每次演出前,李老师一手抱着琴,一手提着包,婉拒了想要帮忙的工作人员,说,“我自己来。”没见过李老师之前,总慑于“学术泰斗”的威名,近距离了解李老师之后,发现他是一位简单、平和,对艺术却认真而纯粹的长者。

    也是演出开始前,乔珊老师在侧台候场。连续忙碌三天,脊背还是挺得笔直,神情沉着。有时候很佩服老师,小小的身体里,有大大的能量。很少看到老师在人前显露疲态,她总是乐观地鼓舞着大家。她的心灵保持着少女般的活泼与天真,但当她弹奏那些雄健古朴的大曲时,又与她不输男子的大气、宽阔相宜。

    还是演出开始前,郑济民老师在侧台练习。郑老师是享誉世界的杰出华人艺术家,演出经验极其丰富。饶是如此,每次演出前,他都会认真确认着每一个细节,从舞台的布置,到音效的调整。他开玩笑说,“这是处女座的严谨。”但我们都知道,这是一个要求完美的艺术家对艺术和观众的尊重。

    在侧台昏暗灯光下练琴的“小师弟”。马骏开始学琴的时候只有七岁。2012年,李祥霆老师携带“九霄环佩”来到上海讲学,坚定了马骏继续学琴的信念。五年过去了,当年的“小土豆”长成了大男孩儿,这次和诸位名家在同一舞台上演出,弹的还是《广陵散》让他激动极了。一曲合奏《广陵散》后,李祥霆、杨青、王鹏等老师,纷纷夸赞,“你们特别厉害!”

    演出开始了。场外的工作人员还在尽职地守在专辑售卖台前。也许她会错过整场音乐会。每次活动,都会有这样默默奉献、不求回报的人。她从不挤在人前,鲜花掌声和合影里也不一定有她,但我们知道,你在。

     

古琴1 古琴2 古琴3 古琴4 古琴5 古琴6 古琴7 古琴8

首页 | 乔珊古琴艺术中心| 琴馆环境 | 琴馆教学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©2012 喬珊官方网站 地址:乔珊古琴艺术中心 E-mail:guqin_sh@163.com

沪ICP备11025731号-1

技术支持:上海飞墨